热门文章
文学论文范文(书读多了,自然就会鉴赏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7 10:05:08
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文学鉴赏这门的课的论文应该写一个什么样主题,本人读书不少,虽说不能破万卷,但绝对可以破万页,古今中外,都有涉猎,诗词对联,明清小说,鲁迅张爱玲,苏童王小波,韩寒郭敬明,莎士比亚卢梭,村上春树,等等,一时也不能列举许多。但是,没有一本可以做出一个三千字的感慨,顶多一千五就会词穷,除非百度一下,复制粘贴几万字的资料那是没有问题的。对于电影,欧美日韩大陆港台,也都有关注,同对文字一样,看毕感慨万千,说出来难免落入影评俗套。
即便有独树一帜的想法,也难以独树一棵三千字论文式的树。所以我只能放弃作为一个观后感或者读后感的论文。要写一个没有百度,没有谷歌,绝对原创的东西。
我不算是个爱读书的人,起码不是一个爱读名著的人。但是,我也读了若干名著,全拜父亲所赐,第一次高考失利以后,便被禁网络禁电视,被困书房学习。万幸书房有一架书。聊解语数英理化生之痛苦。从《莎士比亚全集》11本厚厚的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看尽了书架上几乎所有可看的书。也许就因为这些书,让从来不上语文课的我,高考语文拿了120分。
莎士比亚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大师,不论是剧情还是台词,都是那么的出神入化。看戏剧,一定要完整的看完,对于教材所选的节选,全部是废物。就好比盲人摸象,根本不可能了解戏剧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读莎士比亚,历时相当长久,之后所读,我就记不清顺序了。有卢梭的《忏悔录》,薄伽丘的《十日谈》,冯梦龙的《三言》,《鲁迅全集》钱钟书的《围成》等等。另外一些《歌德诗集》《莱蒙托夫诗选》这样看不出味道来的东西。再就是四大名著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读了不下三遍,因为高考需要,给出很多套死了的评论,我很不甘心这样的名著就这样被几张简单的提纲概括。反复读,只为了读出一个不一样哈姆莱特。
为此,我还偷偷的读完了《金瓶梅》,由于版本太多,我也不知道我读的那个版本是否是后人所编写的充当A书使用的。读完这些书,我的想法少的可怜。对卢梭的坦诚感到敬佩,对薄伽丘的及时享乐主义表示向往。羡慕古人和外国人,出版的时候不需要审核。《金瓶梅》不算,《三言》《忏悔录》《十日谈》尺度都有露点之嫌疑。所谓的和谐社会,真是搞不清楚"和谐"的涵义在哪。难道限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全国上下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一千个作者,只能写一个哈姆莱特,这就是和谐么?前短时间似乎看到《杂文选刊》中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为了和谐社会,把《哈姆莱特》《窦娥冤》之类的悲剧结局改成了圆满喜剧大结局,令人汗颜。似乎扯远了。应该继续文学鉴赏的讨论。
翻译的书,总会夹杂着译者的主观想法,又由于本人只懂中文,英文水平连阅读理解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原本英文名著,其他的语言就更不用说。所以,我只想讨论一下中国的文学。先秦文化,比较喜欢庄子的,他的哲理总会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才与非才的判定,鱼是否乐的诡辩。我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它给我的感触很深,也影响了我的一些人生观,但是,人生观这东西,真的是个很飘渺的东西。还是不做过多的阐述。
诗词对联,还是相当有趣味的,特别是对联,和对联背后的故事,堪称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啊。但是让我对,我是不会了。还有就是比较喜欢词了,花间派靡靡之音。是最喜欢的。李煜,晏殊,秦观,他们的词,用字浪漫,感情很自然的从字里行间流露。偶尔欣赏,让我全身舒畅。
再说明清小说,重演义类的,渐渐贴近生活。看过《七侠五义》《隋唐演义》当然还有《三国演义》。英雄枭雄们的针锋,让人热血沸腾。之后看了《三言》,里面的一些故事读起来颇具味道。印象比较深的,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尽显古人的智慧和文化气息。《红楼梦》太多人在研究,研究得那么透彻。让后来的人们根本读不出自己的哈姆莱特了。我觉得,一部文学作品,没有必要去研究得那么通透,特别是长篇小说,再厉害的大师,也免不了一些细节,因为时间跨度,写了前面的,而到后面自己都忘了。
父亲读过《红楼梦》,细节不一定都记得,但是可以背出好了歌,他总说那是该书的精髓,总是用"孝顺儿孙谁见聊"这样的话来打击我。文字有时候就是因为模糊的印象感的存在才使它具有强大的魅力。就好比一个真的非常美的美女,我们只需自己欣赏就好了,顶多一起讨论一下她的美以及如何美。但是万万没有必要解剖她,用显微镜研究她的每一个细胞来分析她是怎么美的。
到了近代以及当代,素我才疏学浅,所读甚少。冰心巴金老舍等,仅限于教材对他们的介绍而已,没有亲身读过他们的书,巴金的《家》倒是翻了一下,但是没有读完。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不在读书状态还是他的书对我不能产生吸引力。我不像韩寒那样,可以直接批评他们文采差。因为我的确没读过。所读的只有鲁迅和张爱玲。还有一些文革结束后,1979年的一个什么全国短篇小说选集一类的书。熟悉的名字有沈从文,冯骥才,刘心武。冰心当时似乎是作为评委的,而巴金好像是主席。
那时候的一些短篇,大部分描写文革时代。那是一个对我来说,充满神秘感的时代,一些思想让我不能理解。而我们从历史书上所了解的,只是一些政治上大方向的介绍,而且是否真实还有待考证。抽象得不可以理解。而这些短篇小说,反应的是当时的生活。吸引着我的阅读欲望。读过之后,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中兴时代啊。想想之后那些文革题材的作品,很多很多都有他们的影子。再往后,什么先锋派文学,我只真的没有读过了,而且知之甚少。唯一在寒假时候读过的苏童的《城北地带》看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很平静的诉说一些很起伏的事情,包括生和死,精神和物质上的贫瘠。之后就是08后了,作为08后的最后一代人。对08后的作品,我是耳濡目染的。韩寒郭敬明,应该是最让人们熟悉的。其它痞子蔡,明晓溪,还有一大把年纪了,还整天写一些青春伤痛小说的饶雪漫大娘。我就不多发表感慨了。
发现再这么写下去,非常有可能会写出三千字的废话。所以,还是要进入一个主题。那就说一下韩寒。我读过他几乎所有出版的书,而且几乎每篇都不下两遍,自认为有资格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的。先对比一下他和郭敬明。早期的时候,对他们两个的文字,我认为是风格不同,各有千秋,韩寒胜在对生活和社会的洞察力,语言犀利,颇有一针见血的风范,而郭敬明胜在对感情的一种细腻感觉,语言优美,但不显堆砌。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80后代表写手,在成长,我的辩知能力也在成长。至今,我已经决定不会再买一本郭敬明的书,以及杂志。一本本高价杂志,真的有骗读者前的嫌疑。郭敬明的书卖的的确好,如今已经坐上中国作家最有钱作家的宝座。但是我看到过一句话觉得相当精辟。"有谁见过鲁迅的书买过琼瑶的。"我的观点,不言而喻。
韩寒名声大噪应该是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的《杯中窥人》,是相当敏锐的一篇杂文,文笔和思想,让我不得不佩服。我是个没信仰,没有偶像的人,唯一崇拜的是希特勒,曾经一度想要看他的《我的奋斗》,但由于根本找不到书,而一些翻译的电子书相当奇怪。所以一直没有看。但对于韩寒的杂文,我是由衷佩服。成名至今,他的杂文越来越敢说话。敢说话是非常难得的。其中意思不用明说。我认为,中国的文学,需要这样的人。
他的小说,从最早的《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他的小说,给人不知所谓的感觉,让人找不到整体感。或许是他的小说风格,或许是他的小说的不成熟表现。按作品的时间顺序,可以看出他对整体感的一种提升。《三重门》和《长安乱》的语言和一些人物的塑造都很有特色,但是整体读完以后,基本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但是《一座城池》,就明显具有了整体的感觉。虽然读起来,故事也是分崩离析的。但是整个感觉的基调是在一个点上的。语言的犀利,敢说,更显成熟。我认为,《一座城池》是他目前写的最好的一个小说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韩寒是当代鲁迅。但人们需要鲁迅这样笔锋如刀的作者的时候。说明时代里面一些不稳定的东西正在产生。韩寒的影响力,从博客排名上便可见一斑,他的笔锋犀利也是大家都认同的。我认为,在当代,韩寒有资格堪比鲁迅。但是,他毕竟年轻,思想是精辟,但有时候略显不浮躁。
我认为,我们需要韩寒这样的作家,起码他的脑袋是清醒的。
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对读书,和文学鉴赏的看法。首先,我认为鉴赏,必须在读过该书的基础上的。如果读个选节或者读个简介。就发表一大堆的议论,那么这些议论,一定都是狗屁。当然,高考的名著鉴赏题例外,那根本不算对名著的鉴赏。其次,对于读书,我坚持开卷有益,文字通常反应作者的想法,对于一个有辨识能力的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分辨好与坏。如果作者写出的东西,能把坏的说成好的,把好的说成坏的。那么,他也是个厉害的文学大师了。
不知不觉,已经三千五百多个字了。似乎写了一堆废话。最后说句真理:书读多了,自然就会鉴赏了。
相关文章
- 你知道花生芽怎么吃吗? 2025-01-23 06:59:15
- 要过年了!四川地道烟熏腊肉,瘦而不柴越嚼越香,腊肉该安排上了 2025-01-23 05:40:02
- 蒜苔炒什么最好吃又简单 ?蒜苔和它炒着吃,鲜嫩入味开胃下饭 2025-01-23 05:01:16
- 在家用微波炉也能做披萨,爱吃披萨的小伙伴,可以试一试,很好吃 2025-01-23 03:12:22
- 湿毒排出最明显症状,身体会有哪些惊人变化? 2025-01-23 02:01:50
- 以贷还贷是什么意思(以贷还贷银行怎么处理) 2025-01-22 08:04:53
- 什么是中间价(一分钟讲清楚汇率的机制) 2025-01-22 06:49:57
- 银行卡一类卡什么意思(为什么现在办理银行卡都不让办一类?) 2025-01-22 04: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