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但美到爆的封神的诗词句,人生必读,受益无穷。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0 13:00:07    

1、

一微尘里三千界,半刹那间八万春;

如是往来如是住,不知谁主又谁宾。

——宋·释心月《沈兼签记梦》

释义:

一粒微尘里,容纳着三千世界。一瞬罅隙间,已是八万个春秋。人间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刹那停留,转身天涯。你我皆为人间客,哪有谁是主宰谁又是上宾?

这句诗表达了宇宙的无限性和时间的相对性,意思是在微尘之中有三千个世界,在短暂的瞬间中有八万个春天。“一微尘里三千界”意味着在极其微小的一粒尘埃中,也包含着无穷的世界,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宇宙无限、万物互联的观念;“半刹那间八万春”则是在说,即使是非常短暂的时间,也可以经历无数次的春天,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暗示着时间的相对性和生命的轮回。

整句诗试图传达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认识到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智慧,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富有诗意,引人深思。

2、

楼阴缺。兰干影卧东厢月。

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宋·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译:月儿照着东厢,漫天的清冷风露里,杏花飘飘若雪。

悟:满天飞花本身就非常的浪漫,带给人初恋一样美好的遐想,更何况杏花如雪,又多了一重别样的纯净,如何不让人身心陶醉!

秦楼月,词牌名,李白"秦娥梦断秦楼月"句﹐又名《忆秦娥》。有月,有花,有佳人,弥漫的却是淡淡的思念与忧伤。梦只有片时,之前曾有打起黄莺儿的,这个是要怨金虬漏不成吗?

3、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唐·李华《春行即兴》

树木秀丽无人欣赏,鲜花绽放也自凋落。山路漫长春光无限,空荡静寂只闻鸟鸣。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幽静景象,意思是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寂寥。

唐代诗人李华诗里的宜阳,就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故里。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又登博学宏词科。历仕监察御史、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被执,任伪职,乱平,贬为杭州司马参军。工文,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芳李”,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已佚,后人辑《李遐叔文集》四卷存世。

4、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曦。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

如春天的大地一片碧绿,如明月白雪交相辉映时。

无论是这明月雪时,还是这的静谧时光,当我们能静静品味这一切的光景,心灵的宁静便已蔓延。独处,是自我清醒感知的必须。

5、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宋·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5、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宋·陈师道《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云日交相辉映之下,松树披上了皑皑白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溪水与山峦在晚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清新与秀丽。这雪后的黄楼与负山居士之间,仿佛被一层神秘的纱幔所笼罩,让人心生向往与遐想。

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带领民众成功地抵御洪水,事后建造“黄楼”以作纪念。当时曾广泛征求赋铭,陈师道呈上《黄楼铭》,颇得苏轼欣赏。元祜二年(1087),由苏轼等人举荐,陈师道任徐州州学教授。次年一个雪天,陈师道登上黄楼,因思念朋友张仲连,写下这首诗寄给他,表现出冲淡旷达、潇洒不群的真淳本性。

6、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宋·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此词咏春雨,通篇都不见雨字,却句句切题。词人写春花、春柳,写粉蝶、燕子,无不切含春雨的题旨;写春潮、远山,写仕女、妻子,也莫不表现春雨的命意。

《词诘》评价此词:“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前后两段七字句,于正面尤著到。如意宝珠,玩弄难于释手。”清黄昇云:“‘临断岸’以下数语,最为姜尧章称赏。”

宋代张炎《词源》评价:“如史邦卿《春雨》云:‘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此皆平易中有句法。”

7、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宋·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这首词以“梅”为题,先咏梅花,继写赏花之人。花是“胜绝”之花,人是绝妙佳人,正面写花,一花衬人,无一不美。全词写得传神妙趣,沉著明快。

8、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全文】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漫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坐在西窗旁,听着风吹翠竹的声响,想着是不是远方客人到来了?

想念,是一种让人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在某个夜晚,你独坐在窗下,那风吹动竹叶,竹影扶疏间,让人心神激荡,以为是心心念念的人儿踏风而来......

8、

满天霜月花边宿,无复庄周蝶梦狂。

——祝允明《春日醉卧戏效太白》

祝允明对于李白的追捧,大概他是和李白一样,从少年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却都困顿于仕进的无路无门,这种失意被超脱为狂傲豪放,如他有一首《春日醉卧戏效李太白》:“春风入芳壶,吹出椒兰香。累酌无劝酬,颓然倚东床。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携手观大鸿,高揖辞虞唐。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

诗写醉后的体验,进入一种陶然的醉境。《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既然诗人说“戏效太白”,首先应当明白“戏效”的是李白的哪首诗。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是此诗的“戏效”。由于在酩酊的醉意中,思绪纷繁杂来,“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又可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印痕。《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仿佛进入极乐世界。

自斟自酌,频频举杯,李白和祝枝山在诗中都流露出逃避和及时行乐的念头。《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通过麻醉神经,进入一个缤纷的极乐世界。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表现了诗人坚持、坚守的孤傲,暂时的“适彼乐土”。陶渊明在醉意中以青松自喻,以人生若梦,不必太在意对自己进行劝慰。其《饮酒二十首·其八》云:“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9、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金朝·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0、

大梦悠悠几许春,浮生不悟古今人。

酣觞高咏暂须乐,蕉鹿从来认未真。

——赵完璧《癸酉次韵新春试笔十首酬友人 其七》

人生短暂如梦,时间的长河不断流淌,四季更迭,不知觉中已经过了几个春天。

浮生若梦,古人与今人又有什么区别呢?过往与当下之人,浮生一场皆未明,

命运中唯一永恒的便是无常,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试图去思考其中的规律,却陷入荒谬。

而这个世界,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清晰,而是充满偶然性和无序感的混乱舞台,是人类无法参透的。

11、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出自宋代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12、

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也知睡足当归去,不奈溪山留客何!

——范成大《题城山晚对轩壁》

对着一壁烟萝,范成大打了个瞌睡,枕间清风拂过,梦里有绿意盎然。
醒来之后发现天色已晚,怅然归去,才发现人间到处都是生活如南柯一梦的人。
南柯,既是那棵大槐树,也是梦中的"南柯郡"。南柯一梦,有人人梦寐以求的富贵荣华,却是一场空欢喜。
然而人生于世,谁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在一场虚幻的梦里呢?

范成大感慨:人生都是一场梦。他深深知道,睡好了就应当赶紧回去了。可是,这溪水这山川,真是太美妙了,不知道,美丽的溪山留住我要干什么呢?

明明是自己想留下来,却推说溪山留他,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可见一斑。

人若简单,快乐便会相随;心若诗意,一切皆会美好。无需羡慕他人,自己也是风景。

13、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唐.李白《白毫子歌》

如果说李白的《白毫子歌》,写出了淮南青山绿水之美,那么刘禹锡的

《寄杨八寿州》“八公山下清淮水,千骑尘中白面人。桂岭雨余多鹤迹,茗

园睛空似龙鳞”,则将淮南的余地山川、风俗形胜刻画得生动形象。

14、

夜吟秋山上,袅袅秋风归。

月色清且冷,桂香落人衣。

——唐.施肩吾《秋山吟》

月色如水,清冷而明亮,轻轻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纱。桂花的香气,在夜色中悄悄弥漫,不经意间便侵入了我的衣襟,留下一抹淡淡的芬芳。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好,月光的清澈冷冽,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幽的秋夜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15、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唐代为福昌县城,今属河南。李华春行宜阳城下,有感而作此诗。

他寄的是什么“兴”呢?他表现安史乱后郡邑凋敝的景象,咏“乱离”事,寄寓兴亡之感,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一寄慨。诗人直写眼前所见:宜阳城下春草萋萋,城外涧水东西流,芳树无人葺理,春花自开自落,路转春山,空闻鸟啼。他运用加一倍手法,写乱离事,春草萋萋,春花烂熳、鸟语声声,无非用来反衬乱后荒凉。

清人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尤其是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花开无人观赏,鸟鸣无人谛听,令人心伤。

明人李攀龙说:“‘自’与‘空’字,益见凄景。”全诗句句写景,不及人事,而乱离之况,凋残气象,均传神于言外。明人陈继儒《唐诗三集合编》评本诗云:“四句说尽荒凉,却不德乱离事,妙。”他的评论,言简意赅,说透本诗的艺术三昧。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又登博学宏词科。历仕监察御史、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被执,任伪职,乱平,贬为杭州司马参军。工文,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芳李”,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已佚,后人辑《李遐叔文集》四卷存世。

16、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霞如同丝织品般散开在天际,化为绚丽多彩的图案;澄清的江面平静如一块洁白的丝绸,映照着天空的变幻。

大自然的和谐宁静与瑰丽壮观,令人内心得到片刻宁静,陶醉于天地间的至美境界。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17、

小田微雨稻苗香,田畔清溪潏潏凉。

——唐 .李郢《山行》

小田微雨中,稻苗散发着香气,田边清澈的溪水轻轻流淌,凉爽宜人。

18、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秦观《纳凉》

晚风从垂地绿柳间拂过,柳条轻动,划破如鉴的水塘,勾起连串涟漪,树荫底下最是凉爽。明月复起,耳畔闻笛声悠悠,白日蔫耷耷的荷花此刻沐浴着露珠重新振作了起来,经风惹过,吐出雅致的清香。

19、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摘自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没有答案的人生!”

20、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宋】赵鼎(1085–1147),《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身在异地,哪里知道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忽然惊喜地发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美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衫。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是年秋,赵鼎南渡,沿水路至仪真,作者大约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节(元宵节)之夜写下了这首抒发故国之思的词作。

这首词是作者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元宵。词人值此元宵佳节,抚今忆昔,表达了沉痛的爱国情絲。

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叹时光易逝,下片写作者回忆往日京都的繁华往事之悲。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21、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明·袁中道《夜泉》

夜晚的玉泉山,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
月光如水,轻柔地铺洒在流泉之上,那泉水在月光的映照下,仿佛化作一溪流动的雪。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给人以闲静淡远恬适之感,仔细品来,韵味弥长,沁人心脾。

22、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宋·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开篇描绘了青山遥远、潮水退去后道路带着泥沙的景象,以及啼鸟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则细腻地描写了白露时节清晨的景色,残月渐收,晓霞被清风吹散,画面清新优美。

词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在天涯漂泊的凄凉之感。同时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情感细腻且复杂。

语言清新雅洁,优美柔和。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景象和情感,如“十里青山远”“数声啼鸟怨年华”等词句,生动形象,富有诗意,饶有意味。